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和研发水平

当前位置: 首页 / 队伍建设 /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和研发水平

近年来,实验教学中心人员共完成省部级以上教学研究项目15项,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,陕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,二等奖5项;交通运输、车辆工程、热能与动力工程、土木工程、交通工程、自动化等六个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,车辆工程、汽车服务工程、物流工程、自动化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电子信息工程等六个专业获批陕西省特色专业;车辆工程教学团队被授予国家级教学团队,交通运输和物流工程两个教学团队分别被授予陕西省教学团队。胡大伟、孙朝云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。获批“人-车系统安全理论与技术”和多源异构交通信息智能检测与融合技术”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,“道路交通运输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”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1个。

实验教学中心在课程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,交通规划、计算机高级编程技术2门课程被批准为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,汽车运用工程、汽车诊断技术、交通运输工程、交通规划等10门课程被批准为陕西省级精品课程,汽车理论、汽车构造等5门课程被批准为长安大学校级精品课程;公开出版专著、教材41部,编写实验讲义35册,其中《汽车检测与诊断》与《汽车运用工程》获批国家“十一五”规划教材。

实验教学中心非常重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和教学方法改革研究,将虚拟仿真设备融于各项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,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,也为虚拟仿真设备进一步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,通过多年的实践和完善,中心已经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,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。

近年来,实验教学中心在科研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,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82项,其中,国家级项目22项,国际合作项目3项,省部级项目57项;承担横向项目217项,累计经费达12618万元。大部分科研项目得以应用推广,产生了可观的社会、经济效益。实验中心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项10项,包括一等奖4项,二等奖1项,三等奖5项。实验中心获得专利授权100余项,其中,发明专利25项。发表SCI检索论文30余篇,EI检索期刊论文140余篇,核心期刊300余篇。实验中心充分发挥科技与人才优势,紧密围绕人才培养和经济建设两个中心,为高等教育和道路交通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,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。

实验教学中心在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改革中,自主开发了三通道柱面投影虚拟仿真实验平台、道路交通事故分析与再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、驾驶行为安全性评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、驾驶适应性虚拟仿真实验平台、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与应急处置仿真实验平台、公路隧道检测与智能化监控仿真实验平台、车联网虚拟仿真平台,集成开发平台单通道移动式虚拟仿真实验平台、六自由度汽车性能虚拟仿真实验平台、交通运输系统虚拟仿真实验平台、车辆故障诊断仿真实验平台等一批虚拟仿真关键设备。实验教学中心学术气氛浓厚,拥有一个富于创新精神和高水平研发能力的研究团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