队伍结构

当前位置: 首页 / 队伍建设 / 队伍结构

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本中心建设和发展的关键。中心将通过制定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,充分调动实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,使实验教学走向良性循环。主要措施包括:

l、 实验中心主任、副主任(教授职称)和各实验室主任,由学校聘任,建立主任运行负责制的中心工作班子;

2、 实行实验技术人员聘任制,在校内外公开招聘、择优录取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实验人员;

3、 加强国内外培训,优先安排实验教学人员出国培训考察;

4、 制定并实施与实验教学人员相应的岗位职责及考核办法;

5、 鼓励、组织和支持实验教学人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、科学研究和深造,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。

学校重视实验教学队伍建设,并进行合理规划,每年为实验中心补充2~3名新鲜血液;制定得力的政策措施,能引导和激励高水平教师积极投入实验教学,使实验教师的收入水平与理论课教师持平;健全落实实验教学队伍培养培训制度,每年选拔一定数量的实验室教师到国外或国内知名高校、企业进修。

选拔学术水平高,教学科研实践经验丰富,热爱实验教学,管理能力强,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担任实验教学中心负责人,中心设主任一名,副主任若干名,全部要求教授或教授级高工职称,博士学历;组建结构合理、符合中心实际的实验教学中心队伍,提高中心高级职称和博士、硕士学历的水平,在建设期末博士以上学历达到70%;与理论教学队伍互通,核心骨干相对稳定,形成动态平衡,理论课教师参与实验教学的比例达到80%,兼职教师的比例提高到40%;实验教学队伍教学科研创新能力强,实验教学水平高,积极参加教学改革、科学研究、社会应用实践,广泛参与国内外同行交流,中心选派人员每年参加1~2次有关实验室建设或学科建设的国际、国内学术会议,5年内组织2~3次国际、国内学术会议;实验教学队伍教风优良,治学严谨,勇于探索和创新。

实验教学中心拥有一支学历高、结构合理、实力雄厚、年富力强的教学科研队伍。中心有专兼职人员56人,其中教授(或教授级高工)30人,占53%,副教授(或高工)23人,占41%;中心成员拥有博士学位34人,占61%,拥有硕士学位12人,占21%;中心成员平均年龄45岁。学缘结构合理,中心成员学术背景分别为载运工具运用工程、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、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、计算机软件及理论、智能交通与信息系统工程等专业,均来自于吉林大学、长安大学、重庆大学、同济大学、西北工业大学、北京交通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,其中24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。中心人员职称、学历现状如图29所示。

图29  中心人员职称、学历结构